校友动态 校友动态

返回完整页面
1942·蜀光中学毕业季
来源:蜀光中学   栏目:校友动态发布时间:2020-07-15 00:00阅读:

 

  题记:2020庚子之年,全球共难,迟来的“高考”毕业季,共学一堂的莘莘学子将离开母校四散而去。敢问路在何方?回望历史,过去不仅仅是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后继者超越前人的路。“蜀光”是我的母校,谨辑此文送给多难时刻毕业的校友们。

  1942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上,中、美、英军队开始在滇西缅北集结,准备向日军发动攻势,以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西南边垂战云密布,国难正殷,浩劫未已。

  这一年夏天,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经济重镇自贡市,正迎来蜀光中学毕业季,这是一所1924年创办、1938年由张伯苓接办改制为完中的学校。1942届高中毕业班是蜀光加入南开系后毕业的第二届,时称高中部二班。即将离校的学生请校长喻传鑑留临别赠言,喻校长欣然写下如下文字:

  “民国三十一年夏,蜀光中学高中第二班毕业,盖余忝长蜀光,倏已四年矣!同学诸子以离校期近,印册留念,来问序于余,为草此短文,作为临别赠言可,作为吾人共同信条亦可。

  一、吾人信:求学是为救国,不是为个人谋福利,为家族争光荣。将来学成,服务社会,须时时事事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前提。

  二、吾人救国,第一,须有爱国心,肯为国家牺牲;第二,须有爱国力,能为国家服务。有心无力,无补实际,有力无心,人所共弃。

  三、思想是行为原动力,志愿是行事之总目标。吾人要有准确的人生观,坚强的信仰心,作为一生立身处世之原则。

  四、社会缺少正义,公道待人主持,恶势力必须铲除,坏风俗必须改正。吾人是社会中坚,民众领导,必须抱着见义勇为之精神,负起移风易俗之责任。

  五、要做傻子,不可学聪明人。中国聪明人太多,傻子太少,吾人信:“傻干”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六、天下事一蹴即就,亦无侥幸成功之理。事无论大小,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力既深,成其效自见。

  七、诚字是处事要诀。真诚做事,热诚待人,将无往而不利。反是,圆滑取巧,投机趋时,或一时盗名欺世,阴谋得售,最后终难逃世人之谴责。

  八、虚心是进步之要素,人不能虚心,必傲物骄人,因而自满自足,故步自封,将永无进步之望。

  九、学无止境。吾人求学,须有“人一己十,人十己百”之精神,“日知其所已,月无忘其所能”之态度。吾人非上智下愚,锲而不舍,终有所成。

  十、青年时代,是一生黄金时代。为学基础,一己品性,都在这时期内打好养成。要争取时间,宝贵光阴,不可有一点耽误,亦不可有一点浪费。

  右列十条,系一时感想所及,拉杂书成。苟能服赝勿失,彻底实行,于立身处世,必大有裨益。国难正殷,浩劫未已,振废起衰,多在吾侪。同学诸子,其亦毋负诸师长期之期望欤!”

 

 

  喻传鑑,天津南开中学首届毕业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校终身从事南开教育。1938年到1943年“尽纯粹义务”兼任蜀光中学首任校长,他秉承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之精髓,按南开模式全面改建蜀光。为新蜀光题写了“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八字校训。履新之际,喻校长即开宗明义:

  “青年训练,教部已有详密规定,蜀中自当遵守施行。但南开校训,唯“公”与“能”。蜀中校训亦同此旨,对于“公”、“能”训练,特加注重。…蜀中今以“公”为训,意在使学生目光放远,胸襟扩大,注意团体利益,增进国家观念,期以养成为公牺牲之精神。以“能”为训,意在使学生多有自动机会,多得创造经验,俾能个性发展,智能充足,有为公服务之能力。故蜀光今后教育方针,即凡有设施,均以“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八字为原则。”

  在《蜀光1942级史》中了解到,从1939年至1942年,高中第二班同学以“公能”为训,以抗日救亡为己任,利用课余创办民众学校,为本校成年工友、校警等轮流讲《战时民众读本》和时事报告;在校园第一次(1939.10.10)被日机炸毁教室的第二天,“吾校照常行课,同学之安静如恒者,以我级人数为最多”;校园第二次(1940.8.12)被日机轰炸后,级任曹子政先生率领同学“在烈日中,躬亲畚锺,建筑售书处到防空洞之路,于是昔日之崎岖山径,两侧泥泞,不适于趋避空袭者,今则坦途矣。”

 

 

  这份《级史》还记载,“喻校长与校董会约,以纯粹义务职,试办蜀光三年,至适期满,准备交还校务。吾级同学感念数年之陶铸,不愿慈云之乍移,为本身学业计,为蜀光前途计,爰自动坚决挽留,且分别修书致校董会,致张(伯苓)董事长,致喻校长者数次。当时是,全校男女同学千人,一致有如长呼声:“留住我们的校长和先生!”。近年,生活费用日增,所得报酬曾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而在校诸先生使非同具“教育救国”之怀抱,则其所以不弃我蜀光同学而去者,恐非吾级挽留之诚,所可致也。”

  离校之际,在级任导师王惠熹、彭瑢两先生领导下,同学们邀请学校八一二剧团、南皮剧社、紫白剧团师生排练话剧《雾重庆》,“经月余之准备,于(1940)十二月十九、二十、二十一,三夜,在(学校)礼堂联合公演雾重庆,全级总动员,售票达一万八千余元,以之建筑“公能台”,为母校留永久纪念物,庶几不让一九四一级之思蜀亭专美于山巅也。”

 

 

  四十年后,这个班的黄枬森同学写道:“我毕业后有40年同母校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但公能台的高大形象一直矗立在我心里,像大海里一座明亮的灯塔,使我不致迷航。其实,它并不太高,不过是一个高约三四米,用于指挥、讲话的砖石平台而已。它的魅力不在于它的形体,而在于它的名字:‘公能’”。

  几十年过去了,在蜀光杰出校友的名单上,1942届同学在其中留下了闪闪发光的名字:

 

  黄枬森,毕业后考入西南联大,1944年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抗战胜利后,进入北京大学继续学习,并参加革命。他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大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

 

  李公天,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1946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筹备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和全国学联的工作,先后任中华全国学联理事会理事、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授、中央党校《理论月刊》编辑部主任。参与了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韩树英主编的《通俗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的编写工作,他是我党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侯朝疆,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水利系,194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一直在水利水电战线工作,特别是为根治海河造福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任根治海河指挥部副主任、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他是中共“八大”代表,国内水力界知名人士、权威专家。

 

  王蜀龙,毕业后考入西南联大,1943年投笔从戎,参加中美空军混合大队任译员,投入滇缅战役和参与攻击并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行动。日本投降后,留美完成未竟学业,获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从事化工教学和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研究运用等工作。1946年获美国总统授予的铜制“自由勋章”,2016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1942年在蜀光毕业考入西南联大的同学中,有五位投笔从戎参加远征军血战沙场,抗战胜利后又重返大学完成学业。除前面的黄枬森和王蜀龙外,其他三位分别是:

  刘克果,北大毕业,1947年参加革命,解放后从事音乐教育和创作,曾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华德培,西南联大毕业,抗战胜利后参加革命工作更名为王亚生,解放后是《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

  傅书逷,194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进修,1951年回国后,先后在国家电力总局中心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新中国的电力科学研究工作。

 

 

  这一级同学中的何光耀和袁嘉鍇,先后成为蜀光中学校长,为在历史变革中传承“蜀光”文脉,发挥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何光耀,在蜀光1939级读完高二就提前考入在重庆的中央大学,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成为共产党培养的对象。1947年回到蜀光教书,1949年自贡解放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冒着危险为迎接自贡解放积极工作。1951年至1959年,他在母校担任过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为建设新蜀光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嘉鍇,1942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并得到校董事会的资助,毕业后回到母校任化学教师。1962年至1966年任蜀光中学校长,经历了从接收“老三届”并把他们送出校门的全过程,为蜀光的发展做了新贡献。

  七十八年过去了,蜀光中学1942年毕业季仍鲜活地在历史星空中闪耀:“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八字校训,喻传鑑校长的临别赠言以及32位从沦陷区来到大后方为“教育救国”培养民族希望的任课老师,把这63名毕业同学送到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大潮中。

  当年,牟安世(当年用名“有恒”)同学在1942届毕业纪念册的“独白”中写道:“时移事易,世界风云,瞬息改观,六期课程,在贤师良友指导下结束,回首入校时节,虽觉须叟,然往事填膺,如影历历,逼取便逝,令人神往。想他日重游是地,必觉垂杨系马,此地曾到,再遇故人,或当‘笑问客从何来’也”。有同学赠言与他:“你已经涌身投入了书里,我为你贺,这是一个人难达的境地,然请注意除了在书里去获得丰富的知识外,最重要的还是去探寻与现实相结合着的真理。”

  后来,牟安世考入西南联大,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47年7月到解放区,在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领导下参加《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的编著增补和校对工作,由范文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毛泽东选集》注释工作。他是我国著名的近代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牟安世的毕业“独白”和同学给他的“赠言”,正是蜀光学子践行校训的一个缩影。

  在历史洪流中,烙上了“公能”深深印记的一代代蜀光的学子,信步走出校门,搏击天涯,对国家有所作为。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沱江之滨,釜溪之津,巍巍我蜀光精神”。

 

 

    


  参考资料
  1、清华校友总会网站2018.9.25
  黄丹《西南联大从军学生中的蜀光校友》
  2、四川人民出版社《蜀光人物》1-4集
  3、蜀光1942《毕业纪念册》
  注:黄枬森晚年照片和西南联大同学合影照片均选自清华校友总会网站上黄丹的文章。


文章来源【星哥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