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校友动态

返回完整页面
一张反映蜀光中学办学经费来源的珍贵盐业资料
来源:蜀光中学   栏目:校友动态发布时间:2019-06-25 00:00阅读:

 

 

  我的母校蜀光中学已经走过来90年的历程,蜀光名播华宇,英才遍布世界各地。发掘和整理母校校史,是每一个蜀光人的责任。

  2015年春节,《中国收藏热线》上一位重庆的收藏家在自己的网店上展销一张反映蜀光中学办学经常费的自贡盐业经融票据(如图)引起了我的注意,与之联系购得。票据为“收据”,长26厘米,宽12厘米,白棉纸铅印。内容:私立蜀光中学校董会为给收据事兹收到:农民银行信记部交来三十五年柒月份额运綦辺岸巴盐壹拾陆儎照购入划一场价一二、二一七、六六五、六0元按每千元担负本校经常费七角五分(在“七角五分”上红铅字加盖“贰元”)计算,每儎貮万肆千肆佰叁拾伍元叁角三分,共计法币叁拾玖万另九百陆拾伍元贰角捌分,储存查外给此为据。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一月  日   经收员   填发。号准1008至1023.票上铃“持帐付讫”蓝色条章一枚,“付讫”红色条章一枚,“私立蜀光中学校董会会计处”红色椭圆章一枚,“私立蜀光中学校董会铃记”红色篆书方章一枚和“私立蜀光中学校董会铃记”红色篆书方章骑缝章一枚。

  晚清民国,因盐聚人,因人城邑的自贡160平方公里的富荣盐场,凭借丰富的盐业资源、高超的钻探技术、先进的经营方式、难得的发展机遇,两次“川盐济楚”,造就了一大批盐业巨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书写了近代工业文明,铸就了城市辉煌。富起来的盐商注重回报社会。出资办学蔚然成风,从只收家族子弟的私塾到兼收外族子弟的义学,从小学到中学,以王三畏堂、余述怀、侯策名、欧阳尔彬、缪秋杰等为代表的大盐商和政界精英都曾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清末,自贡地区有新式中学两所(其中一所为王氏私立树人中学堂,另一所为培德女中),高等、初等小学堂306所。进入民国,介于富荣两场子弟升学受限、外出求学之苦,1924年由富荣两场井灶行商集资创办私立自贡蜀光中学,初名为自贡私立初级中学,又名“井中”。

  1937抗战爆发,大部国土沦陷,海盐供给断绝.自贡井盐步入发展历史机遇期,担当了战时“军需、民食、国税”之重责,为兴蜀学育英才,抗战救国,盐商中一大批有识之士在注重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力图改变自贡地区教育滞后之状况,联名致函川康盐务局,恳请“办理南开三十余载,为中外人士所同钦”的张伯苓校长莅井参观考察教育,接办蜀光。盐商群体中学识超群、思想进步、热心公益事业成为新蜀光首届校董会的成员多达17人,占据整个校董会大半壁河山。私立蜀光中学第一届董事会的成员名单为:董事长:张伯苓,董事:张伯苓、缪秋杰、张绣文、喻传鉴、毛蜀悟、宋席九、候策名、李南僧、黄幼庄、刘圣瞻、曾子郁、余厚钦、杨泽寰、欧阳尔彬、诸子言、邓筱舫、罗筱元。除张伯苓、缪秋杰、喻传鉴外,其余均为自贡盐商代表。安庆盐号运商、校董欧阳尔彬先生,早年东渡扶桑,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工作,回国后曾任地方官有年,后弃政从商,所至无不热心地方文教事业,人称“恢弘气度仁人貌,朴素衣冠高士姿。”盐政改革家,曾任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江南六省盐务特派员、全国盐务总办,一位民国盐务举足轻重的人物缪秋杰先生,当年在自贡盐场,以其战时“民制、官收、官运、民销”的改革新政策,破除“专商引岸”的垄断,大力增产济销,为人所仰慕的同时,毅然拨出“楚盐贴费”28万元,拨出“公益费”10万元,作为南开接办蜀光的建设启动资金。缪公一年以后竟然以“滥支公款,贻误增产”的莫须有罪名,遭到国民党西山派元老的弹劾,受到“免职停止任用一年”的处分。

  1937年秋,张伯苓先生率喻传鉴、陈著常、韩树信等应邀到盐都自流井考察教育。当时,旧校在东兴寺,场地十分狭小,已不能满足办学需要,急需择址另建。张公看中了东兴寺对面的伍家坝,提议购下并同意接办蜀光中学。聘喻传鉴任校长,订下三年发展计划,初购地二百余亩营建新校园,后递增至四百余亩,1938年扩大规模,添设高中,更名蜀光,挂靠南开,成为 “第三南开”,以南开“公能”二字训练蜀中子弟,短短数年成为西南有名的优良中学。

  九十年前建立的蜀光中学,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贡盐场的每一位盐商均为私立蜀光中学的出资人。扩建资金来自“楚盐津贴”二十八万元和“中资捐”十万元,合计三十八万元。何谓“楚盐津贴”?这必须提到时任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的缪秋杰先生,由于川盐成本高于淮盐,缪公为支持川盐外销到湖北一带,在各口岸盐斤为内开征“楚盐津贴”费每担盐一元钱,用于川盐销楚的补贴,合计征集四十九万余元,这笔钱的所有权属自贡全体盐商,盐商们提出将此笔“楚盐津贴”款用于新建蜀光中学,经缪秋杰局长同意,从中划出二十八万元,用于蜀光建校。何谓“中资捐”?从1925年开始,自贡盐傤(傤:作为井盐专用计量单位。一傤盐为450包,一包盐为250—280市斤。一傤盐即为56000~63000公斤。傤,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一只船装运的盐即为一傤盐。历史上井盐运销以水路船运为主,釜溪河常年桅樯林立,千帆竞发,故盐以傤称。)中买、卖双方各收大洋一元,作为私立蜀光中学的办学经费,此款称“中资捐”(后又称“公益捐”)。1938年建校之初,就规定学校经费由川康盐务管理局在公益费项下拨出,高中每班补助5000元;建筑费则由盐傤附加的楚盐津贴项下拨用。1941年,物价飞涨,生活成本增加,学校经费不敷,学校董事会即向负担本校的引盐各公会团体筹商补救,经约同引盐、井灶、行商各团体联席会议议决,每傤增收经费20元。随着抗战局势的扭转,淮盐引岸逐渐恢复,自贡盐在湘楚岸销量大规模减少,到1948年,自贡盐销量不到抗战期间平均年销量的六分之一,导致当地办学资金的大幅缩水。1948年2月,贡井场商处及各盐业公会向川康盐管局协请停扣蜀光中学应担经费,并将学校经费千分之三移作自救。 1952年私立蜀光中学移交政府,“中资捐”停征。新蜀光开办来自“楚盐津贴”二十八万元和“中资捐”十万元共计三十八万元款的出资人均系自贡盐商。若无盐商们对地方教育事业的热心支持和缪秋杰先生远见卓识,新的私立蜀光中学无法诞生。因此自贡盐商是新蜀光的投资人,从而保证了按南开私立的模式在蜀光延续。“私立”是张伯苓先生一生追求“公能、爱国、私立”的教育理念的核心一环,唯有私立才不受政府当局的控制和干扰。由于时局变迁,江山易主,南开系列学校均收归国有,张伯苓先生自知回天无力,但心中痛苦万分,寡欢而疾。蜀光中学也于1952年收归国有,改名自贡二中,。

  九十多年前的这些盐商投资蜀光,不求利益回报,还要为建成的蜀光中学的日常运转继续不断地提供资金支持。是一种义举,自贡盐商为富兼怀天下。 董事会是蜀光中学的最同权力机构,出钱是责任,选人(校长)才是权力。自贡盐商们礼贤下士、渴才求贤,然诚聘懂教育的专门人才为校长,并赋予完全的治校权、办学权,才使得蜀光名博华夏,英才辈出,位列中华名校。

  沱江之滨,釜溪之津,一所名校,“公能”永恒。

 

蜀光校友廖正强